訂製西服,關於3D立體量身的那些小事

近年來,已有許多廠商開始使用3D量身設備提供服務。

長久以來,普羅大眾對於一家訂製店的優劣,除了「版型佳」、「手工細」、「師傅量身精準」以外,似乎再也想不到什麼什麼特別的詞彙來形容自己對一家訂製店的讚賞了,往往輕易做出這些讚美的人,更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因此許多藉由上網蒐集訊息的朋友,便會掉入惡俗的套路。

3D量身的初衷

許多人對於一件事的想像,往往是沒有經過考據而推導出來的,以一件精美的量身訂製西服而言,消費者最先接觸到的,就是「量身」這個行為。

「上圍45、中腰42……大平肩右低、有胃、駝背、包肩……」

看著師傅掛著皮尺,在自己的身上摸摸抱抱,口中喃喃自語著一串密碼般的術語,甚至猶如醫生一般指出自己體型的特徵,總覺得這一定是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技術,因此將這個步驟視若珍寶一般重視,想像著一件衣服的好壞,取決了量身的準確與否。

「既然這個產業,對於準確這件事如此要求,那麼我們就來搞個超準的量身工具吧!」

自此,3D量身技術躍上這個舞台。

尺寸精準的意義

裁縫教科書中,發現過去對於量體要求也確實繁複

在討論量身精準的意義之前,我們可別忘了訂製西服中有個更重要的步驟:

毛胚試身(Fitting)

每一位製版師(Cutter),在繪製版型時往往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家公式」,而Fitting這個步驟,便是在驗證版型與人體的落差,進而補正的一個步驟。

既然是公式,就會有所謂的「未知數」與「常數」。

藉由不同客人身上採集而來的不同尺寸,便是版型公式中未知的部份,而繪製版型時,所採用的某些「套路」,便是公式中的常數部分,而套路才是最大決定版型走向的變因,因此在有Fitting的情況之下,量身精準的意義往往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可是套量訂製沒有Fitting啊!」
辛苦研發出這個科技的工程師勢必有這樣的反對意見,但他們似乎忘了一件事:套量訂製可是有套量衣的,這不也正是為了取代胚衣功能而存在的工具嗎?

這個國家最令人震驚的一個現象,就是「表現」的萬能。一個明顯糟糕的事物不會糟糕得太久,因為很快就會有人對其大加讚賞,並將它升級為惡俗,之後人人都就都對其推崇備至了。在依靠自身品味和直覺判斷事物方面,美國人民似乎很缺乏安全感,很膽小,以至於他們總是歡迎隨便哪個狗屁權威鑽出來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即「什麼是惡俗的」),並鼓勵他們熱情擁抱它。所以,我也會討論目前還只是糟糕的事物,它們也值得注意,因為它們是惡俗成品的原料。 《惡俗》

3D量身技術結合大數據,聽起來十分有科技感,不過最終的意義,不過就是個惡俗的話術罷了。

將文章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