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服裝工藝的第一步,其實應該先從「數學」談起。
但我這邊說的並不是尺寸大小這種單純加加減減的無聊玩意兒,而是服裝的本質:平面如何轉換成曲面,曲面如何在平面上被還原與分割。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立體結構,從肩膀的球面、胸口的正曲率,到腰窩與腋下的負曲率,處處都是曲率的變化。
正因如此,如果你不了解曲率的邏輯,就難以明白為什麼衣服必須有省道,也難以掌握什麼時候該對布料做歸拔。

〈關於零曲率〉
毫無反應,就是一個平面。 沒什麼好特別說的,我們直接跳過。
〈關於正曲率〉
特徵是一個球型或者圓的一部分,表面向外鼓起。
幫我記住一個口訣——外短內長——也就是相對中心點而言,外緣的長度比較短,內緣的長度比較長。
這種長度差異,就是正曲率的幾何本質。
在實務操作上,我們會透過 省道(直接將外緣縮短)以及 歸燙(藉由溫度與壓力,使布料纖維重新排列、緊縮,進而縮短外緣)兩種方式,來創造正曲率。如此一來,平面的布料才能順利轉化為立體弧度,貼合並包覆人體的凸出部位。
〈關於負曲率〉
而負曲率的特徵,是表面向內凹陷,就像馬鞍或漏斗的一部分。它在不同方向上會呈現相反的彎曲:一個方向凸起,另一個方向凹下。
簡單來說就是品客洋芋片。
口訣可以記作:「外長內短」——相對中心點而言,外緣的長度比較長,內緣的長度比較短。在實務操作上,我們會利用 拔燙(透過對布料進行拉伸,使布料纖維重新分布,讓外緣被拉長)或是 剪口/插片(直接增加外緣長度)來創造負曲率。
只要理解了零曲率、正曲率與負曲率的差異,就能精準判斷在不同的身體部位,應該用哪一種工藝手法去「創造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