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學習訂製西服這門技術,必須先走過三年六個月的學徒生涯,對於服裝裁剪、製作的技術,每個裁縫無一不是耗費畢生心力鑽研進步,而如今許多由外行人所經營的訂製西服業,似乎也能做得有模有樣的,這對傳統裁縫無疑是個猛烈的衝擊,對於這個現象,我是這麼看的。
科技進步使得競爭門檻降低
由於技術發展,競爭激烈的中國服裝加工廠,早已累積了大量的人體版型資料,然而這樣規模龐大,且經歷市場競爭考驗的數據庫,使得訂製產業的進入門檻變得極低。
前言提到,在過去的時代,一位裁剪師必須先經過三年六個月的學徒時期,學習「製作」才能夠出師,然而選擇不出師的學徒,則繼續蹲著往裁剪師(Cutter)的路上前進,也因此一位裁剪師的養成,更是需要耗費極大的成本,但如今時代不同了,只要有了數據資料庫,我們甚至不需要學習任何服裝打版的經歷,也能裁出一套有模有樣的西裝,甚至連同「補正」的技巧,也早就經由大量的數據,統整出了一套補正邏輯,操作者只需要勾勾選項、改改數據即可達到差不多的效果,嗯….至少在一般消費者眼中是差不多的。
鄙視鏈的正常能量釋放
經典的看不起新進的
清高的看不起商業的
高雅的看不起通俗的
以上是傳統鄙視鏈的三大原則。
傳統的訂製工匠們,首先創造了高技術門檻,也因此鄙視利用新技術降低創作難度的作品,的確,目前這種模式仍然擁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比如不夠專業的補正人員有很大機率的誤判,也因此我認為,目前傳統工匠對於此類商業模式的批判,完完全全合乎情理。
不過根據歷史的軌跡看來,這樣的鄙視將會隨著時間的過去漸漸消失,甚至發生翻轉,只要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越來越進步之後,這類型的商業模式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主流現象。
未來的趨勢發展
由於目前台灣訂製產業有復甦的趨勢,因此有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藉由這樣的體系進入市場,由於這些競爭者能夠利用更低的成本來提供同質的服務。(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的確是同質)
也因此未來勢必有更多的傳統店家,逼不得已引入同樣的系統以維持競爭力,但也有可能因此,真正的全訂製服務也能藉此創造更多的「精神價值」,走向更高的價位。